当前位置:首页 >> 社工天地 >> 稿件
青职空间 放飞梦想
来源:上海自强宝山工作站  作者:沈超  2017年12月14日 09:10

  近日,我有幸前往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参加由自强社会服务总社组织的“青职空间-社会工作方向”青年骨干社工培训。两天的培训共有四门课程:“吸毒行为的犯罪学解释及社会干预”、“社工的自我探索”、“个案的心理疏导”以及“家庭治疗在禁毒社会工作领域的应用”。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时怡雯老师有关“家庭治疗”的精彩解析,以及总社督导主任曹霞老师对于“社工自我探索”理念的独到见解。
   关于“家庭治疗”的理念,时老师指出,个体与父母之间以及父与母之间构成的三角关系看似稳定,实则危机重重。为了避免关系的失衡,个体需要时刻留意言行,将自己从家庭情感的烦乱中提炼出来。服务对象之所以从正常人演变为吸毒人员,除了自身主观控制力的薄弱,家庭环境的影响同样也不容忽视。在独生子女家庭占大多数比重的现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好坏会对个体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实际影响。结合日常工作,发现我从家属处获取的信息相对较少,单纯从对象口中了解到的内容也许只是表象,并不能真实反映问题的全部。今后要运用更多元化的访谈策略,帮助对象敞开心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改过自新。
   对于社工的自我探索,曹霞老师则着重介绍了“萨提亚模式”的运用。曹老师一改其他老师的授课风格:采用了少理论、多互动的模式,增加了授课趣味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她提出,社工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不能局限于挖掘其本人的潜能,更须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处理个人身上背负的问题。协助服务对象的改变可以从引导其改善沟通方式入手,提升自信心,也可以家庭为工作焦点,关注家庭功能失调的评估,从而引导对象本人正向改变,使对象做一个有选择、负责任、一致性、高自尊的正常人。
   两天的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老师们的精彩演讲令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曹霞老师与学员分享的一段话更是时刻萦绕在我耳边,仿佛为我推开了一扇窗户,视野更为开阔了。她说道:真正的助人,不仅仅是帮助别人获得度过难关的经济和物质支持,而且还应该包括让受助者不丧失尊严,不因为接受帮助而同时接受低人一等的屈辱心。这样做是在实行比物质助人更高的助人—精神上的助人。
   我将以此为目标,努力学习钻研理论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缩短二者的距离,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专业助人的道路上稳步向前,放飞梦想。

 
中共宝山区委政法委员会版权所有
承办方:东方网